当前位置:首 页
 
提高风电消纳能力需要有进一步的激励政策支撑
发布日期:2012-12-25     来源:     作者:
    随着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部分地区的弃风问题日趋严重,年利用小时数大幅减少,严重影响了风电场运行的经济性,尤其是 “三北”地区风电利用小时数大幅下降凸显本地消纳能力不足、跨区电网建设滞后的问题。国家能源局已经通过下发风电项目拟核准计划的方式来调控各地风电发展的节奏和质量。在国家放缓审批速度的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也开始收紧风电项目审批。
   
    近年来,常常有部门人士抛出“风电消纳不是技术问题”的观点,实际上,以为风电消纳不是技术问题的观点是十分肤浅与片面的,也是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思索的。在电源侧答应调节能力、电网网架结构、用户响应能力均一定的情况下,系统风电消纳能力也基本确定,通过系统优化调度等技术所能进步的风电消纳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假如要进一步进步风电消纳能力,就需要有进一步的激励政策支撑。客观来看,风电消纳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政策和利益协调的问题,而且,表面上是技术问题,但更深层次的症结在于政策机制不到位、利益分配不均衡。如前所述,系统风电消纳能力是一个由电源结构、电网结构、用电结构等决定的技术问题,要分析风电消纳能力,就不能将风电独立于系统安全不乱运行要求之外。

    由于部门地区风电发展“大干快上”的思路较为显著,一味追求风电装机规模以及给地方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风电并网与消纳问题,给风电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为实现风电发展目标并兼顾地方经济发展,“十二五”及中长期风电核准进度应保持均衡有序节奏,加强风电发展的同一规划,充分吸取近年来风电发展的经验教训。

    在我国,技术上受制于电源侧灵活调节能力不强、跨区电网外送能力不足、用户侧需求响应能力有限等因素,政策上受制于缺乏鼓励建设调峰电源的公道激励机制、火电企业给风电企业腾出发电空间缺乏积极性、跨区电网核准进度迟缓、用户侧电价长期受到管制等因素,要解决风电高效利用的题目,难度更大。

    风电不同于常规电源,其发电出力由来风情况决定,即有风的时候有电,没风的时候就没电,具有间歇性的特点;而且风时大时小,具有波动性的特点;风的大小还很难猜测,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另外,风电与用电负荷的特性往往相反,具有反调峰的特点。